在红寺堡区广袤的戈壁滩上,总投资达7.5亿元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中。宁夏中泰新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宁夏首个集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进出口贸易的全产业链的新能源标杆项目,建设进展备受关注。目前,项目一期部分车间已完工,预计11月投产,达产后年产能将高达6万吨,为宁夏新能源产业注入“红寺堡动能”。

清晨,宁夏中泰新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现场已化作一片沸腾的热土,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繁忙的身影与巍然矗立的5万多平方米的厂房,仿佛在预演这片土地即将迸发的清洁力量。门头上悬挂的“闽宁协作 园区共建”八个大字在时光里舒展,诉说着从“山海牵手”到“产业扎根”的蜕变。2023年,宁夏中泰新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签约落地闽宁产业园的中大型泉州企业,成功将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引入园区,填补了宁夏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的空白。

据宁夏中泰新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渤介绍,此项目计划总投资7.5亿元,一期已建成厂房3座,在建厂房2座,项目所需设备已全部完成考察定型并开始进行商务洽谈,预计年底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启动二期项目,其中一座5900平方米的厂房是由闽宁协作资金建设,给企业解决了原材料及半成品储存的难题。

该项目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依托红寺堡区惠企政策的支持和优质营商环境的吸引,发挥自身技术和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打造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关联产业,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数码产品等领域,力争成为激活区域经济新引擎。项目经理王渤说:“项目建成后,将形成30000吨数码级负极材料,30000吨储能负极材料的生产规模,年均营业收入可达10.5亿元,助力红寺堡区‘六新’产业建链、 补链、强链、延链,同时,我们也将会按照‘就近招聘员工,助力地方发展’的原则,拿出80%以上的用人指标,就地解决就业岗位300个以上,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随着项目建设的开展,这座戈壁滩上的“新能源材料之城”正加速成型。项目建成后,红寺堡区有望跃升为西北重要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出口基地,为宁夏能源转型贡献“红寺堡方案”。